内刊精选
杂志简介
内刊精选
杂志风采
征稿启事
南充市企业联合会 南充市企业家协会
电话:0817-2333675 / 2800927
地址:南充市顺庆区丝绸路60号(大世界家具城6楼)

内刊精选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打造南充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5年09月17日        作者:未知        点击:197次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民智民力,激发社会活力的现实需要;增加社会财富,增进大众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对于南充加快建设“开放、生态、法治、繁荣”的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推创新,各级政府、部门先后出台20多个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通过全力推进智力驱动、强力推动科技提升、着力引进培育人才和资本投入创新,全市已初步形成主体从“小众”向“大众”和投资从“小投入”向“大投入”转变的良好局面。
     1、全力推进智力驱动。充分发挥我市拥有上百所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16万及8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和市级研究所、研发中心优势,鼓励科技人员、高层次人员带技术、带项目到企业创新创业,加快创业创新主体从“小众”向“大众”转变。目前,全市已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近百家,涌现出一批年产值过千万、具有“小升规”潜力的创新型初创企业群体。现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29个,省名牌产品31个。
     2、强力推动科技提升。以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业为导向的协同创新体系为动力,每年都将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加以推动,支持高校建立各种形式的创业园、孵化园、科技园、创新创业俱乐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项目孵化,对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辅导,促进项目转化。先后与苏州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重庆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20多个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在我市建立了现代丝绸、机械汽配、有机蔬菜等 3个行业工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发并实施了清洁能源发动机、新能源汽车、芳纶1414等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出台了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建设方案,投资1.55亿元打造川东北生态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目前,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西南石油大学南充科技园、中法文化创意产业园、农业科技孵化中心、软件产业园等10多个项目规划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现有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2户。2014年争取和组织实施国省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品、创新基金等科技项目54项,申请专利1590件。实施专利51项,新增产值12.3亿元;创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61个、创业(孵化)园22个,其中,国家级见习基地1个,省级创业园区4个。
     3、着力引进培育人才。切实推进高端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天下英才计划”,实施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培育计划,建立开放型、高层次、多元化的研发队伍,推行“见习基地+见习学生+项目”的项目化见习岗位开发模式。目前,已有近50家企业、上百名创新创业人员进入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中法文化创意产业园、农业科技孵化中心、软件产业园等。去年以来,举行高校毕业生见习供需见面活动17场,对接成功率62%,组织高校毕业生赴各类创业(孵化)园135人。
     4、着力资本投入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探索孵化器市场化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新模式,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由早期的政府主导向企业、高校、社会机构等多元化投资发展。加大了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和创新型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创业资源配置加速由“小投入”向“大投入”转变。近三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均有增长,投入科研部门、企业创新资金上百亿元,发放高校毕业生小额担保贷款4151万元,培训补贴14.8万人;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512人,补贴资金367.8万元。2014年省级安排资金2159.5万元,市财政配套317.55万元,全市享受创业补贴实体1476个、创业项目702项、创业培训人数3389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113人。
但与发达地区比较,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特别在整体推进机制建立、加大宣传和财政资金引导支持力度、提高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转变人才培养招引模式、体制机制需更加市场化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措施建议
     1、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众创空间”。 一是把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作为推动创新创业的“试验田”,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中法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创新创业孵化产业园。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盟、技术创新中心、大学生实训基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筹划建设区域云计算中心,促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二是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攻方向,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全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委托研发、购买知识产权等途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各类研发中心,扶持引导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孵化器”、实验室。采取资本金补助、税收返还等措施,搭建大众创业平台,支持三区和有条件的县(市)发展创客空间、新型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利用现有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大学生创业园、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2、以深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着力优化“众创环境”。一是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拿出“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为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搭好舞台。二是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金融体制和商事制度改革,采取一站式窗口、网上申报、多证联办等措施,简化创新创业手续,降低创新创业门槛。三是开展知识产权收储、开发、投资等服务,推进科技要素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探索实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推行“一址多照”、“先照后证”、“三证合一”,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激活创新创业主体,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3、以创新服务模式为突破口,着力完善“众创机制”。一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为创新创业企业和人才提供特色产品和服务,力争成为全省科技小额贷款试点市。深化与西华师大等高校的战略合作,支持西南石油大学(南充校区)办成西部一流的应用型本科大学。二是建立科技、金融、财政部门联动机制,构建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体系,着力发展以“优先投资”为重点的创业投资、以“优先贷款”为重点的科技信贷、以“优先保险”为重点的科技保险,吸引和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全民创业创新领域。三是合理引导和利用财政资金,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开展科技创业企业股权和项目收益分红权激励试点,推进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加大市场评价技术成果的比重,建立以产品成果与市场实绩为主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
     4、以实施创业计划为突破口,着力提升“众创能力”。一是推进实施大学生、中职生创业引领计划,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和就业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制定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的政策措施,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支持农民网上创业。二是继续推进“天下英才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从市外引进1000名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100个创新创业团队到南充工作;重点引进在石油化工、轻工食品、汽车汽配、丝纺服装、新能源新材料、商贸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财会金融、环境保护、传媒文化法律等领域紧缺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富有产业化发展潜力的创新创业团队。三是加快15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步伐,引导职业院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推动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对接,提高人才实用性。
     5、以激励人人创业为突破口,着力培育“众创文化”。一是鼓励引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支持举办科技创业大赛,打造科技创业品牌,推动知识、创意、人才与资本、管理、市场相结合。鼓励龙头企业建立服务大众创业的开放创新平台,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等创业培训活动。二是着力实施“文化振兴计划”,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三是加大创新创业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技能成才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鼓励人人主动创业。建立科技创新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设立科技创新成果奖、技能大赛奖,在全市上下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宋先钧)
 

顶部 | 关闭

关于企联1 | 企联新闻 | 企业招工信息 | 企业产品推荐 | 政策法规 | 南充企业界 | 联系我们 | 留言信箱 | 活动展板 | 企联会长 |

版权所有:南充企业联合会 CopyRight 2010-2015 (C)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41646号-1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E_mail:449619949@qq.com